儿子做出了一番节制,其中就包括了往他们的封地上多委派点官员,分薄这些儿子本身的权力。

唐璿就在这批被派遣出去的官员之中。

也正如李清月所希望的那样,他被派遣去了梁州地界,成了一名乍看起来并不起眼的梁州户曹。

李清月倒是挺想把卢照邻也一起派遣出去的。

但是想想这一来容易显得小公主被陛下克扣了待遇,二来还是再是得让他再养养体格,以防他和历史上一般在牢狱之灾后得了麻风病。

所以,最后还是打消了这个打算。

何况,以卢照邻的文学修养也当真是个好伴读……之一。

李清月用他用得还是挺顺手的。

说“之一”是因为,李治盘算着再给小公主找几个看起来安分点的伴读,于是看中了个出身儒学世家、六岁就有神童之名的人才。

这个人的名字,叫做王勃。

可惜如今的王勃还远没到能写出滕王阁序的年纪,以至于李清月想用去看滕州、洪州滕王阁的借口出门,变成了泡影。

更可惜的是,李清月在手握卢照邻和王勃后,本能地就想来个初唐四杰集邮,想想骆宾王也有神童之名,说不定能被李治准许来个同类相聚,做个伴读。

结果武媚娘在听到这个名字后就让人搜集来了他最近的诗歌,最新的一首写的是“不求生入塞,唯当死报君。”

李清月:“……”

算了。

人是个好人,在给道王李元庆做下属的时候懒得自吹自擂,愣是没像卢照邻一样混出个名声来,显庆年间先后做了两个小官就跑西域去了。

但是这种满腔热血的“愤青”,李治敢派到公主身边干事才怪了。

他都不求活着回来了!

天知道是不是能把本来就敢不得准许就入蜀的公主,教出个留书从军来。

让人对骆宾王稍微照顾一下,免得他慷慨激昂、从军作战,结果不慎战死了就行。

只能先这样了。

好歹她也算多收集到了一个人才。

看吧,相比之下,阿耶就是在损失人才了。

显庆三年好像是贞观老臣陆续退场的一年。

除了因为和李治政见相左而不得善终的长孙无忌、褚

章节目录